孩子的嗓音是容易被忽略的問題。的確,來求診嗓音治療的大多數人為成人,甚至為職業用聲者(例如:歌手藝人、配音員、老師、牧師、餐飲業服務人員等),這些人有病識感且會積極參與嗓音治療;但孩子可就不同了,一旦孩子出現嗓子啞的情況,下一步就是更用力把聲音擠出來,然而週而復始,影響的是說話的清晰度、表達的完整性;甚至影響情緒發展。
從孩子的嗓音可以「聽」出以下訊息
- 說話急而短促:可能因家庭成員語速快有關,也可能是本身性子急或換氣不佳。
- 說話時常用力:需要脖子用力(甚至身體其他部位),常常為了說很大聲搞得臉紅脖子粗。
- 發音是否清楚:構音動作不協調的孩子無法正確使用發音肌肉,長期不正確使力也會導致聲音沙啞。
學齡前孩子不會主動意識到自己聲音是否已經粗啞,為了溝通表達內心想法,他們傾向於更用力「擠」出聲音,因為他們的重點在於「我要講」而不是「對方是否聽懂」,所以需要家長、老師的外在提醒,讓他們可以更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您可以從以下幾點提醒他:
- 補充水分並且睡眠充足。
- 增加他「說得好聽」的意識:過於大聲或小聲都不夠好聽,剛剛好最好聽,當他說話的音量很適當,給予稱讚和擁抱會增進他自我控制音量。
- 適時「裝不懂」:當他講的太快時,回應「咦?你剛才說什麼?我不太清楚」,讓他自主慢下來,此時咬字也會更清楚。
- 若四歲仍舊發音不清楚可以掛號進行構音評估:不論男孩女孩,到了四歲,構音應有90%以上正確,若仍有「臭乳呆」那就需要讓語言治療師評估囉!
在臨床遇到的案例中,有些孩子聲音沙啞也跟情緒控制不佳有關,若以上提醒做了但還是無法改善,求診時可以和醫生討論是否跟心理因素有關喔!
另外,若要確診聲帶是否長繭或息肉可以掛耳鼻喉科進行聲帶結構檢查,後續的嗓音復健可以掛耳鼻喉科或復健科喔!
不只說得豐富,也要說得好聽!
作者 / 語言治療師 陳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