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生活當中不管是吃飯、翻書、使用手機都需要一雙靈活的手。
手部外傷泛指發生於手腕、手掌及手指的壓碎傷、切割傷、撞擊傷……等,可能導致骨折、肌腱斷裂、神經損傷的情形。手術後,患者常因害怕疼痛或是擔心傷口未癒合而長時間固定、不敢活動,導致軟組織沾黏甚至關節攣縮、變形。因此尋求職能治療師的協助可以促進手部功能的恢復,儘早回歸生活及職場。
職能治療師會針對個案的病史、所做的手術、復原速度予以個別化的評估及治療介入。以下提供一般手部復健的流程及介入原則:
一般手部復健的流程及介入原則。 圖片來源/天母品恆復健科診所
評估項目
- 皮膚與外觀:皮膚顏色、損害程度、是否水腫、疤痕狀況
- 關節活動度(ROM):從肩、肘、腕至手部各個關節的活動角度
- 感覺辨識能力:手部掌側及背側的觸覺、壓覺、痛覺、溫度覺、兩點辨識覺
- 功能性評估:測驗包括精細動作能力、手部靈巧度、協調能力
- 肌力:包括個別肌肉及整體的肌力,手部力量則涵蓋握力與捏力
治療目標與介入
1. 疤痕處理
手部外傷疤痕處理。 圖片來源/天母品恆復健科診所
2. 骨折
手部外傷骨折處理。 圖片來源/天母品恆復健科診所
3. 肌腱損傷
手部外傷肌腱損傷處理。 圖片來源/天母品恆復健科診所
4. 神經受損
手部外傷神經受損處理。 圖片來源/天母品恆復健科診所
作者/職能治療師 劉凡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