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位於兩側大腿與骨盆交接處,在身體承重時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時它也有很大的活動角度,能滿足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的動作,如:蹲、走路、抬腿等等。
不過,正因為髖關節會頻繁地承受重量、壓力,若再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或特定的職業類型,受傷的風險就會大幅提升;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問題,就可能演變成不可逆的退化性關節炎、或因血液循環不良造成組織壞死。這時候,患者可能會感覺到鼠蹊部、臀部或大腿處疼痛;初步的保守治療可使用電療、深層熱療來減緩症狀,並與醫師、物理治療師討論日常可能造成髖關節風險的動作,並開始強化關節周邊肌力。一旦這些保守治療都無法緩解症狀,則須考慮動手術。
常見的髖關節手術包括人工關節置換、或藉由植入物使關節更穩固耐用。而在手術後的前幾週,可能因手術的方式而有一些禁忌或注意事項,例如:兩腳不能交叉、不能坐太低的椅子、行走中轉彎不要向患側轉、患側腳還不能完全承重等等,細節依各種術式而有所不同,可再諮詢自己的醫師或治療師。
此外,手術順利完成後,應在治療師的指導下盡早開始復健,包括提升髖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行走能力、生活功能自理;越早開始,也越能避免傷口沾黏或體力衰退等問題。畢竟,能自由行走,就能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