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46歲男性個案,因長期膝關節不適前來求診。個案的工作性質須經常久坐,有時會去散步、慢跑或到健身房做腿部肌力訓練;不過,在活動的過程中,時常感覺到雙腳髕骨下緣處痠痛不適,運動的強度提高或時間增加、症狀會更嚴重,而這樣的狀況已困擾他非常多年。
在初步的站姿觀察中,個案的兩腳些微外八,內側足弓幾乎貼著地面、也就是扁平足;行走時,腳與地板接觸的感覺相當沉重;蹲下時,兩膝後側會有異常的緊繃感。接著,做了下肢動作測試,個案的兩側臀部肌力明顯不足,單腳站無法維持5秒,右側又比左側更差一點;此外,大腿後側、小腿前後側的肌肉都非常緊繃。
由上述的檢查結果得知,個案的下肢肌力失衡、動作控制不佳,部分區域受力過多或較疲勞。
因此,我們先針對其較弱的臀肌進行訓練,穩定好骨盆及髖關節,替膝關節減壓;再加強足底及腳踝內側的肌肉控制,維持足弓的穩定,雙腳承重時也能有良好的緩衝。至於因久坐而緊縮的大腿後側肌群,給予徒手放鬆、伸展,並練習在臀肌出力時、避免大腿肌過度參與。
2週後,個案已可掌握正確的用力模式,也能維持足弓不過度塌陷,可接受的訓練強度也逐漸增加;同時,兩側膝關節的症狀都有明顯改善。除此之外,治療中也會加入單腳承重的肌肉控制,以及站姿平衡訓練,以應付行走和慢跑等複雜功能;也提醒在平時走路時,融入上述的概念、感受身體各部位的訊號與動作。2個月後,個案的膝蓋不適已幾乎消失,也能開始慢跑了。
從這位個案的經歷我們可以發現,身體的不同部位是會互相影響的,症狀的成因可能較複雜,需要經過仔細的檢查才能對症下藥,達到最好的效果!
哪個比較適合我呢?
★方便、可以搭配輔具
★適合團體課程、回家自我練習
★中階以上的動作會比器械難
★很依賴本體感覺,較容易產生代償用錯力
★操作複雜,相對可以使用多元方法訓練
★較適合一對一
★中階以上動作相對比墊上容易完成
★彈簧阻力/助力會讓動作更有感也較容易做對
最棒的選擇會是……
先一對一找到最安全有效率的身體訓練方法,再搭配團體墊上訓練,會更清楚墊上訓練時身體該注意跟感受的肌群
通常我們一對一器械也會教學生回去配合墊上練習,只要有受傷疼痛的人都建議做器械,一對一並讓物理治療師背景的老師指導會更安全喔!
或許你曾經聽過,有的人因為辦重物而閃到腰,那是否感到疑惑,搬東西是用手出力、為什麼會傷到腰呢?
其實,搬東西覺得吃力而容易受傷,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姿勢不佳。當我們想要對抗重量,只要動的關節越多、出力的肌肉越多,就會變得越輕鬆;而一般人為求省時,常常直接彎下腰就出力搬了,若腹部核心不夠穩定、下背肌群也疏於鍛鍊,可能就會因此受傷。
試試看先屈膝蹲下,搬的同時大腿用力、伸直膝蓋,屁股夾緊、髖關節往前推,上半身順勢向上挺直,你可能會發現不只腰輕鬆了、手也沒那麼費力了!
若在調整姿勢後,還是搬得很辛苦,那表示重物可能超過身體的負荷程度,可以藉由肌力訓練來增加體能強度,訓練的部位應包括手臂、大腿、臀部以及腹部核心。已有受傷經驗者,建議在專業人員的監督下訓練較為安全喔!
2014年美國的神經外科醫師Kenneth Hansraj提出的研究發現,在標準站姿時,頭部壓在頸椎上的重量大約是5公斤,可是當我們開始低頭滑手機,壓在頸椎的重量就不只這樣,而且越低頭,頸椎的負擔就越重!
當低頭15度去看手機時,頸椎就必須支撐12公斤的重量,相當於正常姿勢負重的2.4倍;如果低頭到60度去看手機,頸部所要支撐的重量就會高達27公斤!!
用不良的姿勢長時間滑手機,會對頸椎產生永久性的傷害,例如:脖子和上背部緊繃疼痛……等
雖然要完全避免低頭看手機是不可能的,但是也要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盡量保持頭和脊椎在同一條直線上,才能避免長時間滑手機所造成的後遺症喔!
要走得穩、走得好看,其實是一連串相當複雜的動作;尤其對於中風、脊髓損傷等神經受損的患者,就需要一段重新學習的過程。首先,下肢的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需要有一定的關節活動度、軟組織彈性及肌肉力量,再來是軀幹的穩定度與保持平衡的能力,最後加上上肢的協調擺動。
中風患者常遇到的瓶頸是患側肢體的主動動作控制不足、肌力不足、肌肉張力過高、平衡感不足,而這些都是影響行走的重要元素;若還沒有提升到一定程度就開始練走路,就會看起來很不協調、很不安全,甚至衍生出許多代償動作,而代償動作可能會隨著每一次練走在大腦內加深印象,之後會越來越難糾正。因此,切忌太早開始練習走路或只練走路,先了解走路的分解動作、每一項元素完整地加強,再由治療師陪同開始練習行走。
每位中風患者的神經損傷類型及嚴重程度不同,症狀及可恢復的空間也不同,有些人能恢復行走,有些人則需仰賴枴杖或輪椅;也有某些情況下,代償動作是可以被接受的。可與醫師、治療師討論個別狀況,一起找到最好的應對辦法。
骨質疏鬆的人可以運動嗎?
許多上了年紀的長輩,尤其是中年以上的婦女,因為荷爾蒙的影響、運動及生活習慣的差異使得骨質疏鬆的比例漸增。骨質疏鬆患者若是骨折,造成的後遺症乃至死亡率都較一般人高出數倍。然而大部分患有骨質疏鬆的長輩卻時常因為擔心,遲遲不敢做運動,只敢待在床上維持靜態生活。
事實上,要預防/治療骨質疏鬆,除了補鈣和曬太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運動!
「負重訓練」雖然乍聽之下會讓骨質疏鬆的長者卻步,但實際上唯有負重才能刺激身體製造「造骨細胞」、幫助骨質的生成、提升骨質密度。若只是做輕微運動(例如氣功、騎騎車、散步、簡單伸展),或是不太需抗重力的運動(例如水中有氧、游泳)對骨質的幫助有限。
什麼是負重訓練?
有一定強度的阻力運動,並且有衝擊力量作用在關節/骨頭處,並使身體需要「對抗地心引力」,便是負重訓練。
哪些負重訓練適合骨鬆長者?
快走、爬樓梯、負重深蹲(可以拿寶特瓶裝水)、彈跳床、啞鈴/彈力帶肌力訓練等
骨鬆長者運動時的注意事項
1.需要有人在旁協助與指導,量力而為且循序漸進,安全第一。
2.避免高碰撞和跌倒風險高的運動(快跑、籃球、足球、溜冰等)
3.預留熱身和緩和時間,讓肌肉啟動以保護關節。
4.運動前建議尋求醫師和物理治療師的建議與指導。
5.運動需持之以恆,研究顯示要影響骨質需持續進行運動半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