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肩帶綜合症,由捷克的Vladimir Janda 醫師提出的概念,常見於上班族、長時間使用電腦、低頭族、錯誤方式進行重量訓練或搬重物,長期姿勢不良造成一個肌肉不平衡的狀態,甚至產生疼痛。
• 正常姿勢肩膀放鬆情況下,頭部(外耳道)會在肩膀正上方,下巴些微後收。而上交叉症候群會有圓肩、駝背、頸椎前凸(上頸椎伸直、下頸椎彎曲)增加、胸椎後凸增加等特徵,因為不良的姿勢造成:
n (前)頸屈肌、(後)菱形肌、前鋸肌è變鬆(細線)
n (前)胸大肌、(後)斜方肌、提肩胛肌è變緊(粗線)
• 常見症狀會有肩頸痠痛、胸口緊繃、胸悶、手臂痠麻,甚至伴隨頸因性頭痛、呼吸不順暢。
頸伸肌
在穩定的平面捲毛巾,將其放在頸部下方
輕輕地收下巴,感覺脖子後上方伸展
保持下巴微收姿勢10-15 秒,一次10 下,
共3 組
胸大肌
雙手抱頭,做出擴胸姿勢,感覺肩膀及胸
口交界出些微緊繃
維持姿勢10-15 秒,一次10 下,共3 組
站在牆壁前,將球放在前額和牆壁之間,前額向前頂球,並些微收下巴。
動作保持15 秒且不要閉氣,一次10 下,共3 組
正確坐姿
腳要著地,若因為桌椅高度固定,可以找一個板凳
身體盡可能靠近桌子,讓手臂自然垂放在桌上
避免駝背,在背後放墊子或枕頭
確保桌面是適當的高度,不聳肩
Rocabado 運動
又稱顳顎關節 6×6運動
顳顎關節在現代社會 , 被歸類在文明病之一
常見於工作壓力大、生活緊張、當然也有週邊軟組織或關節本身的問題造成的狀況
在這邊介紹一般當發生或確診顳顎關節症候群時
我們可以做什麼運動來讓狀況緩解甚至更好
此運動發明人Rocabado建議患者在家進行此類回家運動
包括六種不同的練習 , 及每種重覆六次 , 一天做六回
直至症狀不見
將舌頭頂在上顎 , 舌尖放在牙齒後面 , 接著深呼吸六次
1.將舌頭頂在上顎 , 張開和閤上嘴巴六次
2.一樣將舌頭頂在上顎 , 兩根手指頭放在下巴 , 以輕柔的阻力抵抗嘴巴張開 , 做等長收縮六次
3.一樣將舌頭頂在上顎 , 兩根手指頭放在下巴 , 以輕柔的阻力抵抗嘴巴張開 , 做等長收縮六次
4.將雙手放在脖子後面 , 做出像點頭的動作 ,
下巴向下彎曲六次
5.像點頭一樣 , 只用下巴做出擠雙下巴的動作 ,
一樣做六次
6.向上抬起你的肋骨和挺胸來矯正你的姿勢 , 同時將
肩胛骨擠在一起 , 六次
肌力訓練對於跑者的運動表現有很大的影響,因此不管你是超馬、全馬、半馬還是迷你馬(短馬),都需要好好規劃肌力訓練,來增進運動表現跟成績。
跑者能從良好的肌力訓練得到的好處,包括改善跑步運動效率、更快的時間表現、更快的最大衝刺速度
一部分的跑步教練與跑者們,有個觀念認為,高重複而低強度的肌力訓練,可以模擬跑步中肌肉耐力消耗狀態,然而這是錯誤的。想改善跑者耐力,應該是直接通過跑步訓練去提升,那並不是肌力訓練計畫的目標。根據研究,對於跑步的運動表現,耐力型訓練(例如:低阻力動作訓練一次20下,做3次循環),效果不如高阻力強度的肌力訓練。
比較建議的做法是,每週2~3次完整的肌力訓練(高阻力強度),持續6週以上,才能大大提升跑步運動效率及速度時間表現,保持定期的肌力訓練,才能使運動成果最佳化。
參考資料:
Infographic. Running myth: strength training should be high
repetition low load to improve running performance
(https://bjsm.bmj.com/content/early/2019/09/24/bjsports-2019-101168 )
「為什麼我的膝蓋會波波響?需要做檢查嗎?」很常在治療病人時,收到這樣的詢問,今天就來說說這個稱做關節彈響的小知識。關節彈響一般來說,可以分成生理性與病理性的彈響。
生理性彈響,最常出現在手指關節及膝關節,比如有些人有扳折手指的習慣,發出彈響聲後,會覺得緊繃感消失而有輕鬆感,但是要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能再扳折出彈響聲。膝蓋也常在我們久坐靜止一段時間後,做出蹲下屈伸或是上下樓梯時,發出彈響聲。
目前研究認為,這種因為關節內滑液(synovial fluid)中的微小氣泡塌陷所發出的聲音,在沒有任何疼痛不適的情況下,可不予處理。而病理性彈響,通常伴隨有結構異常或損傷,如半月板損傷、韌帶損傷、髕骨錯位等等,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如果會引起疼痛不適、關節活動度限制的話,則建議就醫檢查。
小趣聞:2009年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醫學獎得主 Donald Unger 博士,他花了50年的時間,只扳左手的指關節, 而這項實驗結束後,他的雙手並沒有出現關節炎的症狀,左右手的外觀也沒有太大的差異。
參考文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22664-4.pdf
https://www.jabfm.org/content/24/2/169.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