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恆小兒治療團隊提供了「RAPAEL智慧插棒板」給前來接受早期療育的孩子們,擁有生動音效及視覺刺激的插棒板可透過有趣的方式訓練孩子的注意力、精細動作、視動整合(含手眼協調)、反應力、認知、工作記憶、問題解決能力 等等。
相較於傳統的插棒板,「RAPAEL智慧插棒板」多增加了視覺和聽覺的提示及回饋 、含有3種不同形狀/大小的插棒,且機器內建了11種語言的指導語 ,如中文、英文、台語、日文、韓文、廣東話、法文……等等,能讓不同母語的人更快速理解遊戲規則。目前已有許多大醫院 都選擇「RAPAEL智慧插棒板」作為復健治療的工具,如臺大醫院、台北榮總、北醫、北市聯合醫院、台南醫院、花蓮慈濟醫院 ……等16間醫療院所。
「RAPAEL智慧插棒板」內建了近20種遊戲模式 ,以下提供其中一種遊戲作為示範:
遊戲名稱:打地鼠 適用對象:一般發展的孩子(手眼協調不佳、反應較慢)、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發展遲緩、腦性麻痺、智能障礙 遊戲方式:孩子須仔細看面板上亮起的燈,並按照該燈號的形狀拿取正確的形狀插棒,再放入正確的空格中;燈號亮起的時間可設定為2-10秒的時間,影片中的示範為2秒即熄滅,速度較快,若對象為年齡較小或能力較弱的孩子,治療師可將燈號設定為10秒熄滅,讓孩子有足夠反應時間。 遊戲目的: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手眼協調、認知能力 等等
品恆的治療師會依據不同孩子的能力及需求,隨時更換不同面板、變更活動內容、增加/縮減反應時間來維持孩子參與的動機及達到最佳治療成效。多樣化的訓練方式,可讓孩子發展出更多元的能力,也能更具備競爭力 !
https://youtu.be/4Uq5bN9eldI
來品恆接受早期療育的孩子,有許多注意力不集中、衝動控制不佳的ADHD孩子;還有一群肢體不協調,動作總是慢半拍的孩子…智能小光盤透過即時的聲光回饋增添訓練的樂趣和孩子的自信心,讓注意力訓練和動作協調訓練不再枯燥乏味。
Oplate智能小光盤是一套整合職能治療師實務運用需求而研發的多功能裝置,品恆這次引進一套六個小光盤,當他還沒亮起時,外型就像一個一個的小黑盤,每個小黑盤裡設有重力感應器、紅外線偵測器,配合LED、微型振動馬達、蜂鳴器等聲光震動效果,能夠在遊戲中及時給予回饋。
光盤利用藍芽連接手機專屬APP,治療師由APP操作訓練項目,透過不同的項目提升孩子注意力、反應力、協調力、記憶力和上肢功能 ,一共有九種訓練遊戲,每一個項目治療師都可以調整速度、數量、難易度等參數,讓孩子不會因為太簡單感到無聊也不會因為太難而想要放棄,孩子可以在適當的難易度下挑戰,不斷的突破自己,達成在智能科技下精準學習的目的。
在這裡示範兩個遊戲:
專注力訓練遊戲—眼明手快踩光盤 1. 適用對象:專注力不集中,容易太衝太急的孩子 2. 遊戲方法:先選定團體中每個孩子的目標燈(亮起來要踩的顏色),遊戲開始時目標燈會從小黑盤中隨機亮起,當小黑盤感應到腳踩到時,會發出正確的回饋音效,而不是目標燈亮起時,孩子則要忍住不可以踩下去 3. 遊戲目的:利用聲光和聲音的多感官輸入刺激認知與學習,透過即時正確地將亮起的燈光拍熄,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反應力以及衝動控制
VIDEO
動作協調訓練—小小神投手 1. 適用對象:肢體不協調、投擲準度不佳的孩子 2. 遊戲方法:遊戲開始時,小黑盤會全部亮起,當沙包擊中小黑盤時燈光會暗掉,看看孩子在遊戲時間結束前能擊中幾個小黑盤。 3. 遊戲目的:小光盤可以用吸盤垂直吸附在牆上或是彈力繩用固定在各個地方,讓孩子可以練習往不同方向投擲的技巧
VIDEO
Oplate智能小光盤目前在台北榮總、台大新竹醫院、耕莘醫院、慈濟醫院、亞大醫院…等全台超過20個醫療院所使用,來品恆療育的孩子也能夠使用這套設備,在科技與歡笑中學習。
擁有生動音效及視覺刺激的「RAPAEL智慧插棒板」可透過有趣的方式提供手部抓握、手眼協調、動作反應、認知、工作記憶、注意力、問題解決能力多方位的訓練 ,相較於傳統式的插棒板,「RAPAEL智慧插棒板多」增加了視覺和聽覺的提示及回饋,且有3種不同的插棒板,近20種不同類型的訓練方式,可訓練患者的能力,並提供11種不同國家語言(包括台語) ,讓患者能依照自己熟悉的語言做選擇,更能清楚了解活動指令。
研究顯示,RAPAEL智慧插棒板的訓練可有效提升中風患者的認知功能,尤其在時間與空間的注意力及記憶力部分 (Effect of Audiovisual biofeedback training (RAPAEL Smart Pegboard)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Therapeutic Science for Rehabilitation,Vol. 9. No. 3. 2020.)。
有許多大醫院都選擇「RAPAEL智慧插棒板」作為復健治療的工具,如臺大醫院、台北榮總、北醫、北市聯合醫院、台南醫院、花蓮慈濟醫院 ……等16間醫療院所。
品恆的治療師會依據不同患者的能力與需求,隨時更換不同面板、變更活動內容、增加/縮減反應時間來給予最合適的活動安排。
在訓練的過程中,可增加病患的參與度及治療的積極度,且可將結果據化(顯示動作速度、正確及錯誤題數、成功機率),讓患者了解自己是否有進步 。
適用對象: 中風(半側偏癱、認知/記憶力受損、半側偏盲)、失智症、帕金森氏症
這邊我們就來介紹其中一種活動吧!!
活動名稱:視覺空間訓練
活動方式:找出亮燈處,並聽指令將插棒放入正確位置;若放錯位置,會出現放置錯誤的提示音,接著在正確位置線閃燈提示。
訓練目的:空間概念、認知訓練、偏盲訓練(增加主動注意容易忽略的一側) 、手眼協調、掌指抓握、指尖動作(捏取)
VIDEO
在儀器治療區工作的時候,最常被詢問的問題應該是「雷射沒感覺正常嗎?」、「我拉腰能不能拉得重一點?」和「短波怎麼沒感覺?」這三個問題,前面兩個問題解釋起來相對容易,但是短波是一種深層熱療,患者會期待一個既深且燙的過程,可是做起來卻常常沒感覺,頂多快結束的時候會有點溫溫的,讓人覺得很不過癮,這種期待的落差造成不少患者對短波的效果產生疑問;只是,沒有溫熱的感覺是否就代表沒用呢?短波的機制又是什麼呢?今天就利用這篇文章來跟大家介紹。
短波的機制 短波是一種利用電磁波穿透人體時產生的熱能來做深層治療的儀器,日常生活中微波爐就是利用電磁波來加熱物品最常見的例子,而微波與短波的差別在於兩者的波長不同,短波也因為這個特性比微波更能深入人體;當電磁波通過身體組織時,體內帶有極性端的物質,例如離子與水分子,會被電磁波的極性帶動造成碰撞,進而產生熱量,所以富含水份的人體組織,例如肌肉或是脂肪層,加熱的程度就會比皮膚表面來得高,進而達到深層熱療的效果。
為什麼沒感覺? 既然短波確實有加熱的效果,為什麼接受治療的時候卻常常感受不到熱度呢?這個要從我們人體感受溫度的方式說起,人體的接受器一般分為三類:一種是遍佈表皮的外接受器,負責將冷熱、壓力和觸覺等資訊傳給大腦;第二種是本體感覺接受器,位於肌肉、肌腱與關節等區域,負責身體定位的感覺;最後一種是內臟感覺接受器,負責傳遞內臟感覺,例如吃飽或是想上廁所這一類與內臟功能有關的調控:前面有提到,短波加熱最主要在肌肉與脂肪的區域,是本體感覺接受器最多的區域,這一個區域幾乎無法將溫度的改變傳回大腦,要一直等熱能累積,往外擴散到皮膚時,負責溫度改變的外接受器才能將訊息傳回大腦,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患者在短波治療進行到最後時,才能感覺到有點溫溫的原因。
了解短波的運作與人體感受溫度的機制之後,應該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治療師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會燙或會痛要說,因為等感覺到巨幅的溫度改變時,可能已經造成深層的組織燙傷了,所以在做短波治療時,如果溫度比平常還高的話,請您立即向身邊的治療師反應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