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復健過程中,治療師往往需要透過各式的器材、不同的遊戲方式,來增加治療活動的趣味性,提高孩童執行治療活動的意願,如此更能提升治療的有效性。
品恆近期添購了WOBBEL彎板,讓孩子有機會接觸不同的器材,也可激發孩子去發想不同的玩法。
透過在WOBBEL彎板上執行不同的動作活動,可提供身體不同的感覺刺激輸入,例如前庭覺、本體覺,這些感覺刺激對於孩子的發展都很重要喔!! (適當的提供前庭刺激,可增加視覺空間概念、平衡、動作協調…等等能力以及提高警醒度;本體覺刺激的提供,可增加專注力、情緒穩定、動作模仿、力量控制…等等的能力);前庭刺激有助於發展平衡、姿勢控制、肌肉張力、注意力、警醒度的調節;而本體覺刺激則對於自我調節、協調、姿勢、身體意識、注意力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多樣式的動作訓練,可增加動作計畫能力(如何用運肢體來做出目標動作)、強化身體肌肉力量,提升肌力肌耐力、訓練動作平衡。 來看看可以利用彎板做那些遊戲呢?
還有動態、靜態瑜珈動作:
3歲以下小孩可以用以下遊戲練習動作:
或是用彎板做成城堡玩丟球遊戲
也可以把身體當作火車過山洞哦!
你可能有聽過久坐一整天會對心臟產生不好影響,但是你知道久坐也會危害到你的臀部嗎?
臀肌負責做出髖伸、外展、內轉與外轉動作。功能上負責做出蹲、跳、走路、爬樓梯等動作。臀肌失憶症指的是無法收縮臀肌、臀肌無法良好運作的情況,通常是指臀大肌也有部分會延伸到臀中肌。
原因:常見於久坐的族群,因為長時間坐著導致髖屈肌縮短緊繃,處於對側的臀肌相對就會處於被過度拉長的位置,導致臀肌的收縮變得困難。特定的運動,例如跑步或騎腳踏車也會讓髖屈肌變得緊繃,因此在這類的運動員身上也可能有臀肌失憶症的情形。另一個原因是支配臀肌的上臀神經與下臀神經受到輕微壓迫,讓神經傳導短暫的消失,使得臀肌無法良好的運作。
症狀:長時間坐著之後,會開始覺得臀肌麻麻的甚至有點痠,但是站起來走一走就會症狀舒緩。有些人也會有下背部、髖關節、膝蓋的疼痛,因為當臀肌無法良好收縮時,其他背部與下肢的肌肉就會跑出來取代臀肌的工作,造成其他部位也產生疼痛。
解決辦法:可以透過屈膝橋式誘發臀肌的啟動
何謂顏面神經麻痺
當顏面神經在橋腦旁神經核或在顏面神經的路經中產生損傷,則會造成顏面神經麻痺。
- 第一種: 橋腦旁神經核損傷,也就是中風後常見的,為「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
- 第二種: 顏面神經從大腦分支出來後的路徑損傷,則稱為「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或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
- 沒有特殊原因,可能跟病毒感染、壓力大、抵抗力低等因素相關。症狀多數為暫時性的,幾周後會有明顯改善,症狀可能持續到6個月。研究指出約80-85%病人會在3個月痊癒。
顏面神經麻痺症狀
- 半邊臉部肌肉不受控制
- 眼睛閉合困難
- 嘴眼歪斜
- 流口水、止不住眼淚
- 抬頭紋、法令紋消失
- 味覺喪失
- 有時聽覺過度放大
周邊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
- 前者「無」合併手腳無力或感覺異常的症狀
- 中風只影響患側臉下半部,所以當皺眉或抬眉時,左右兩邊皆有皺紋
- 周邊顏面神經麻痺則是在皺眉或抬眉時,臉上半部動作不對稱
物理治療方法
- 紅外線或熱敷: 增加臉部血液循環,提供肌肉及神經修復所需養分
- 肌肉電刺激: 刺激臉部肌肉,減緩肌肉萎縮,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 按摩: 減少臉部僵硬感,放鬆肌肉,也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分成:前額、眼睛、臉頰、嘴唇,可在按摩前塗適當乳液,一天按摩3次,一次5-10分鐘) - 臉部自主運動:照鏡子練習抬眉毛、閉眼睛(眨眼動作)、皺鼻、微笑、吹口哨或噘嘴、嚼口香糖、扮鬼臉。每天至少3次,一次5-10分鐘
顏面神經麻痺衛教
- 改變生活作息,避免過度操勞、熬夜,適當放鬆自己
- 避免吃過硬或過辛辣的食物
- 注意臉部保暖,天氣冷時,麻痺症狀可能更嚴重
品恆小兒治療團隊提供了「RAPAEL智慧插棒板」給前來接受早期療育的孩子們,擁有生動音效及視覺刺激的插棒板可透過有趣的方式訓練孩子的注意力、精細動作、視動整合(含手眼協調)、反應力、認知、工作記憶、問題解決能力等等。
相較於傳統的插棒板,「RAPAEL智慧插棒板」多增加了視覺和聽覺的提示及回饋、含有3種不同形狀/大小的插棒,且機器內建了11種語言的指導語,如中文、英文、台語、日文、韓文、廣東話、法文……等等,能讓不同母語的人更快速理解遊戲規則。目前已有許多大醫院都選擇「RAPAEL智慧插棒板」作為復健治療的工具,如臺大醫院、台北榮總、北醫、北市聯合醫院、台南醫院、花蓮慈濟醫院……等16間醫療院所。
「RAPAEL智慧插棒板」內建了近20種遊戲模式,以下提供其中一種遊戲作為示範:
- 遊戲名稱:打地鼠
- 適用對象:一般發展的孩子(手眼協調不佳、反應較慢)、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發展遲緩、腦性麻痺、智能障礙
- 遊戲方式:孩子須仔細看面板上亮起的燈,並按照該燈號的形狀拿取正確的形狀插棒,再放入正確的空格中;燈號亮起的時間可設定為2-10秒的時間,影片中的示範為2秒即熄滅,速度較快,若對象為年齡較小或能力較弱的孩子,治療師可將燈號設定為10秒熄滅,讓孩子有足夠反應時間。
- 遊戲目的: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手眼協調、認知能力等等
品恆的治療師會依據不同孩子的能力及需求,隨時更換不同面板、變更活動內容、增加/縮減反應時間來維持孩子參與的動機及達到最佳治療成效。多樣化的訓練方式,可讓孩子發展出更多元的能力,也能更具備競爭力!
https://youtu.be/4Uq5bN9el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