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恆復健科診所
  • 院所介紹skip-track2
    • 團隊人員
    • 天母品恆復健科診所
    • 三玉品恆復健科診所
  • 疼痛復健skip-track2
    • 下背痛
    • 肩頸痠痛
    • 關節退化
    • 肌腱炎
    • 拉傷、扭傷、挫傷
    • 骨科術後復健
    • 頸椎、腰椎神經壓迫
    • 健保物理治療儀器
  • 神經復健skip-track2
    • 中風後復健
    • 脊髓損傷
    • 帕金森氏症
    • 創傷性腦部傷害
    • 其他神經病變
    • 老年衰弱症復健
  • 兒童早療skip-track2
    • 兒童發展遲緩
    • 骨骼肌肉問題
    • 感覺統合障礙
    • 注意力不足/過動
    • 情緒問題
    • 家長心理調適
  • 特色治療skip-track2
    • 震波治療
    • 增生療法
    • PRP自體血小板治療
    • 徒手治療
    • Pilates皮拉提斯運動治療
    • Redcord®紅繩懸吊運動治療
    • bellicon®彈跳床運動治療
    • 靜脈雷射治療
    • 孕產期女性治療
    • 脊椎側彎治療
    • 小團體運動班
    • 矯正鞋墊及足部輔具
  • 衛教專區skip-track2
    • 職能為你
    • 疼痛治療室
    • 運動精進
    • 治療師說說話
  • EnglishEnglish
149852
calendar最新門診時間
calendar最新門診時間
查看
pencil-writing-on-notebook近期開課資訊
pencil-writing-on-notebook近期開課資訊
查看
price-tag-1門診費用
price-tag-1門診費用
門診掛號費 200元
榮民、年長者、重大傷病等特殊身份減免依本院規定
健保門診及物理治療部分負擔 50元
其他自費項目 需就診諮詢療程細節
placeholder-2天母品恆
placeholder-2三玉品恆
clock營業時間
clockWorking Time
週一~週五 08:30 – 21:30
週六 08:30 – 18:00
清潔時間 12:30 – 13:30
週日 休診
國定假日 依公告
top
+
HomeBlog Posts
226 月

Morton’s neuroma 摩頓氏神經瘤

by ibalance

這個名稱聽起來很可怕,但它其實是一種良性疾病,屬於一種常見的前足疼痛,疼痛發作時可十分劇烈,病患常描述為針刺感或合併強烈的麻痛感,好發於前足部二、三趾或三、四趾之間的蹠骨頭部位,發生的原因可能是穿太緊的鞋子,且久站久走造成趾背神經(dorsal digital nerve)反覆的發炎及神經周圍纖維化,所以它實際上並不是一個 「腫瘤」而是神經因為反覆刺激後局部脹大的結果。

常見症狀有前足尖銳疼痛感,趾間刺麻感覺遲鈍,尤其在行走時前足撐地疼痛最劇。女性發生的比例較高,尤其是時常需要穿著高跟鞋或窄楦頭鞋的族群,若本身有足部壓力的異常,例如扁平足、高弓足、拇趾外翻等都是高風險族群。

可穿著特製鞋墊(metatarsal pad) 並針對太緊的腳趾肌肉或足跟肌腱做牽拉運動,都有助於疼痛的舒緩。並建議即時到復健科或骨科就醫,輔以口服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以及相關的儀器治療,必要時亦可採取局部的注射治療。

166 月

癌症術後淋巴水腫一對一整合退腫(CDT)

by ibalance
淋巴水腫示意圖

癌症治療過程中,經過淋巴結摘除、放射治療後,可能會損害淋巴結,導致淋巴液回流不順,而囤積成為癌友常見的後遺症——淋巴水腫(Lymphedema)。

癌後的淋巴水腫問題,除了一般常見的復健處理外,近代也有數種技術多管齊下的複合式專門復健——整合退腫(CDT, combined decongestive therapy),這是由醫療人士經過國際認證培訓課程後、為癌友量身訂做的專門復健,幫助改善與管理淋巴水腫,擁有更自在、自信、自主的生活!

整合退腫會分為兩個階段,先由初次的整合退腫評估,確認適合您的復健方向後,再進入到正式的整合退腫治療。

  • 初次的整合退腫評估
    整體健康史會談、體圍測量、身體評估,徒手淋巴引流施作,壓力衣物與壓力繃帶試用,並與您溝通後續個人復健計畫。

整合退腫治療的處置包括如下,可安排單堂或期課,請與醫師和治療師諮詢:

  • 淋巴引流(Manual Lymph Drainage)
    藉由膚感的力道,用雙手依照健康的淋巴路線做引流,讓淋巴水腫處的淋巴液得以疏通。不需使用乳液。
  • 壓力繃帶(Compression Bandage)
    針對肢體明顯粗大甚至僵硬(纖維化)的淋巴水腫,以數種淋巴水腫專用的材料進行多層紮綁,給予厚實穩定的壓力做為積極退腫。
  • 壓力衣物(Compression Garment)
    壓力衣物的壓力等級與款式有別,需經過專業評估,提供給輕度淋巴水腫、退腫後的穩定保養、或尚未淋巴水腫者預防用。
  • 運動訓練(Therapeutic Exercise)
    以 CDT 照護觀念引導下,執行對退腫有益的運動法,在監測水腫的同時增強患肢肌肉,打造不易腫的身體。可參考診所的皮拉提斯、紅繩、小團體運動班、或另外諮詢一對一運動課。

現在品恆也正式推出體外震波(ESWT,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療程,與整合退腫方案一同改善淋巴水腫,有意者可搭配整合退腫一同詢問。

166 月

震波治療-淋巴水腫篇

by ibalance

近年來的學術單位與臨床團隊,逐漸將體外震波結合到淋巴水腫的治療,不論是先天或後天的淋巴水腫、輕度或重度的淋巴水腫,都可以透過體外震波,達到以下效果:

  • 減少體圍
  • 促進淋巴液的流動性
  • 改善重度淋巴水腫的纖維化
  • 軟化僵硬的皮膚

體外震波的操作快速、簡便,容易搭配其他復健處置,而且當下就能夠感受到變化,因此可以縮短漫長的淋巴水腫復健期。合併整合退腫療程後,已經有眾多腫友獲益。

(註:以上照片已徵求患者同意作為診所服務說明使用,請勿逕自轉載他用。)
請注意:為了確保復健介入的完善性,淋巴水腫患者須先經過初次的整合退腫評估,方可預約體外震波治療;如需諮詢相關治療,請就診時與醫師討論。

166 月

寶寶頭歪一邊 : 先天肌肉斜頸

by ibalance

當我們觀察到寶寶有習慣性頭只轉向一邊, 或看到脖子歪歪的時候,可能是有先天肌肉斜頸的問題,發生率大約0.8~2%,是常見的嬰幼兒肌肉骨骼問題之一。建議家長當觀察到孩子頭部姿勢常不對稱時,在新生兒定期回診檢查時可諮詢小兒科醫師,也可尋求復健科醫師的診斷,再進行物理治療。 

肌肉型斜頸的成因是因為單側胸鎖乳突肌攣縮、纖維化,導致兩邊的肌肉不對稱, 而出現歪斜的頸部姿態。 舉例:當右側的胸鎖乳突肌攣縮時,寶寶的頭會往右側傾斜,也就是右側的耳朵到肩膀的距離會縮短,同時臉會微微轉向左方。觀察寶寶的活動可能也會有發現在特定方向的轉頭動作較為困難,玩玩具或聽聲音時都朝同一方向,也可能出現左右邊有大小臉的現象。 

斜頸的治療越早越好,若六個月內接受適當物理治療的預後佳,復健科醫師會協助用超音波檢查看肌肉內部的纖維化狀況,可做為預後的參考。但若錯過治療的黃金期,則可能導致孩子日後的臉部、脊椎發育不對稱,或是視力發展異常的狀況。物理治療師會適當的按摩及拉伸緊繃的肌肉,並設計適合家長在家替孩子進行伸展的居家計畫。

86 月

懷孕期間肌肉骨骼疼痛

by ibalance

孕育小生命,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然而身體的疼痛可能會讓你沒辦法好好享受這個奇妙的過程。隨著腹中胎兒的長大,最直觀的便是孕婦本身體重不斷的增加,對於髖關節、膝關節甚至踝關節都會變得有負擔,而隨著腹中胎兒的增長,肚子的變大會使得姿勢產生影響,更是容易造成下背疼痛及骨盆疼痛,尤其疼痛最容易發生在第三孕期,也就是懷孕28周直到小孩出生的這個階段,許多媽媽開始會擔心,這樣的疼痛會不會影響到生產的過程,而疼痛的折磨更是大大影響了孕婦的生活品質。

孕期賀爾蒙的變化將可能導致疼痛

在懷孕的過程中,孕婦身上的賀爾蒙會產生變化,更會分泌 “鬆弛激素” 這種賀爾蒙, 它會 讓關節韌帶變得鬆弛,使骨盆有空間可以容納不斷成長的胎兒,然而,正因為關節韌帶變得鬆弛,關節的穩定度開始產生變化,孕婦容易過度仰賴關節卡死的狀態來完成日常生活的活動,而就也是這個關節卡死的狀態將有可能導致後續疼痛發生的機率。

疼痛是可以避免的嗎?

當然,只要這個疼痛是因為上述狀態所引起,透過姿勢調整及運動訓練,可以讓疼痛指數下降。而訓練,則是可以在醫師評估過後,覺得胎兒穩定的狀態下,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輔助開始訓練,甚至是在備孕期間就可以開始加上運動,把身體調整在一個較好的狀態,以便於迎接懷孕後身體一連串的變化。

26 月

骨折內固定器移除之後, 還需要復健嗎?

by ibalance

一年前,阿冠因為一場車禍導致小腿骨折,最近腳踝常常莫名腫痛,回診時發現是內固定的金屬物造成的,於是安排了手術取出,因為術後的恢復情況比一年前剛出車禍時好上不少,所以阿冠只有注意醫生告知的負重限制,沒有積極地進行復健,沒想到一個月後,腫痛雖然沒再發生,但是小腿卻漸漸變得又緊又酸,給醫師診斷之後才知道,由於長時間的重心偏移,受傷的小腿肌力不足,給阿冠的生活又帶來了不少麻煩。

什麼是內固定器移除手術?

一般在進行骨折手術的時候,會由醫生評估是否需要使用內固定器材,如骨板、骨螺釘或骨固定釘,來讓骨折部位更快癒合,等到骨折復原之後,將這些人造物取出的手術就是「內固定器移除手術」,其實內固定器也不一定需要拿出來,但是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時,如:

  1. 感染
  2. 內固定器造成的疼痛
  3. 因為內固定器造成的角度受限而影響生活功能

就必須要考慮進行內固定器移除手術,把造成功能障礙的原因去除掉,回歸正常生活。

物理治療可以提供什麼協助?

移除內固定器之後,物理治療可以提供的幫助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物理治療師在前期可以協助患者:

  1. 促進循環,如:踝泵(ankle pumping)、腳趾運動(toe point)
  2. 避免肌力下降,如:肌肉定位運動(muscle setting exercise)
  3. 止痛,如: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

等到開刀的傷口逐漸癒合,進入後期之後,如果有發現下列問題,物理治療師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協助:

  1. 能活動的角度改變
  2. 時常覺得沒有力氣或是容易痠痛
  3. 一些日常功能的喪失,例如走路感覺怪怪的,或是做不到某些動作。
  4. 覺得疤痕周圍常常有拉扯感

有人也許會有疑問,內固定器造成的問題,移除之後應該會獲得解決,為什麼還需要物理治療的介入,卻忽略了移除內固定器也是一種手術,還是有可能會發生術後相關的問題,所以日常生活中,如果有遇到任何動作上的問題與困難,都可以請物理治療師評估,進而獲得改善喔。

  • 1
  • 2
  • 3
  • …
  • 10
  • right-arrow

Date Posts

2022 年 6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 5 月    

Tags

兒童復健 坐姿訓練 失智症 媽媽手網球肘 小兒復健 小兒早期療育 居家復健 復健科 成人復健 手部外傷 日常生活 梨狀肌梨狀肌症候群 構音問題 物理治療 穿衣技巧 職能治療 肩峰下夾擠症候群 脊椎側彎 腕部骨折 腦中風 語言治療 足底筋膜炎 鏡像治療 青春期運動 髕骨軟化症 高爾夫球肘

Archives

  • 2022 年 6 月
  • 2022 年 5 月
  • 2022 年 3 月
  • 2022 年 2 月
  • 2021 年 11 月
  • 2021 年 10 月
  • 2021 年 9 月
  • 2021 年 4 月
  • 2021 年 3 月
  • 2021 年 1 月
  • 2020 年 12 月
  • 2020 年 10 月
  • 2020 年 3 月
  • 2020 年 2 月

近期文章

  • Morton’s neuroma 摩頓氏神經瘤
  • 癌症術後淋巴水腫一對一整合退腫(CDT)
  • 震波治療-淋巴水腫篇
  • 寶寶頭歪一邊 : 先天肌肉斜頸
  • 懷孕期間肌肉骨骼疼痛

聯絡時間

  • 27223天母品恆復健科診所
  • placeholder-for-map-1111台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一段137號
    placeholder-for-map-1查看地圖right-arrow
  • telephone-102-28386855
  • 27223三玉品恆復健科診所
  • placeholder-for-map-1111台北市士林區天母東路53號
    placeholder-for-map-1查看地圖right-arrow
  • telephone-102-28760666
  • black-envelopeiBalance.clinic@gmail.com
  • facebook-logo-2天母品恆復健科診所
Copyright © 2022 品恆復健科診所   |   
                   
聯絡電話   telephone-1  天母品恆02-28386855   |   三玉品恆02-28760666
up-arro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