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生動音效及視覺刺激的「RAPAEL智慧插棒板」可透過有趣的方式提供手部抓握、手眼協調、動作反應、認知、工作記憶、注意力、問題解決能力多方位的訓練 ,相較於傳統式的插棒板,「RAPAEL智慧插棒板多」增加了視覺和聽覺的提示及回饋,且有3種不同的插棒板,近20種不同類型的訓練方式,可訓練患者的能力,並提供11種不同國家語言(包括台語) ,讓患者能依照自己熟悉的語言做選擇,更能清楚了解活動指令。
研究顯示,RAPAEL智慧插棒板的訓練可有效提升中風患者的認知功能,尤其在時間與空間的注意力及記憶力部分 (Effect of Audiovisual biofeedback training (RAPAEL Smart Pegboard)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Therapeutic Science for Rehabilitation,Vol. 9. No. 3. 2020.)。
有許多大醫院都選擇「RAPAEL智慧插棒板」作為復健治療的工具,如臺大醫院、台北榮總、北醫、北市聯合醫院、台南醫院、花蓮慈濟醫院 ……等16間醫療院所。
品恆的治療師會依據不同患者的能力與需求,隨時更換不同面板、變更活動內容、增加/縮減反應時間來給予最合適的活動安排。
在訓練的過程中,可增加病患的參與度及治療的積極度,且可將結果據化(顯示動作速度、正確及錯誤題數、成功機率),讓患者了解自己是否有進步 。
適用對象: 中風(半側偏癱、認知/記憶力受損、半側偏盲)、失智症、帕金森氏症
這邊我們就來介紹其中一種活動吧!!
活動名稱:視覺空間訓練
活動方式:找出亮燈處,並聽指令將插棒放入正確位置;若放錯位置,會出現放置錯誤的提示音,接著在正確位置線閃燈提示。
訓練目的:空間概念、認知訓練、偏盲訓練(增加主動注意容易忽略的一側) 、手眼協調、掌指抓握、指尖動作(捏取)
VIDEO
又稱肩帶綜合症,由捷克的Vladimir Janda 醫師提出的概念,常見於上班族、長時間使用電腦、低頭族、錯誤方式進行重量訓練或搬重物,長期姿勢不良造成一個肌肉不平衡的狀態,甚至產生疼痛。 • 正常姿勢肩膀放鬆情況下,頭部(外耳道)會在肩膀正上方,下巴些微後收。而上交叉症候群會有圓肩、駝背、頸椎前凸(上頸椎伸直、下頸椎彎曲)增加、胸椎後凸增加等特徵,因為不良的姿勢造成: n (前)頸屈肌、(後)菱形肌、前鋸肌è變鬆(細線) n (前)胸大肌、(後)斜方肌、提肩胛肌è變緊(粗線) • 常見症狀會有肩頸痠痛、胸口緊繃、胸悶、手臂痠麻,甚至伴隨頸因性頭痛、呼吸不順暢。
頸伸肌 在穩定的平面捲毛巾,將其放在頸部下方 輕輕地收下巴,感覺脖子後上方伸展 保持下巴微收姿勢10-15 秒,一次10 下, 共3 組 胸大肌 雙手抱頭,做出擴胸姿勢,感覺肩膀及胸 口交界出些微緊繃 維持姿勢10-15 秒,一次10 下,共3 組
站在牆壁前,將球放在前額和牆壁之間,前額向前頂球,並些微收下巴。 動作保持15 秒且不要閉氣,一次10 下,共3 組
正確坐姿 腳要著地,若因為桌椅高度固定,可以找一個板凳 身體盡可能靠近桌子,讓手臂自然垂放在桌上 避免駝背,在背後放墊子或枕頭 確保桌面是適當的高度,不聳肩
Rocabado 運動 又稱顳顎關節 6×6 運動
顳顎關節在現代社會 , 被歸類在文明病之一 常見於工作壓力大、生活緊張、當然也有週邊軟組織或關節本身的問題造成的狀況
在這邊介紹一般當發生或確診顳顎關節症候群時 我們可以做什麼運動來讓狀況緩解甚至更好
此運動發明人Rocabado建議患者在家進行此類回家運動包括六種不同的練習 , 及每種重覆六次 , 一天做六回 直至症狀不見
將舌頭頂在上顎 , 舌尖放在牙齒後面 , 接著深呼吸六次
1.將舌頭頂在上顎 , 張開和閤上嘴巴六次 2.一樣將舌頭頂在上顎 , 兩根手指頭放在下巴 , 以輕柔的阻力抵抗嘴巴張開 , 做等長收縮六次 3.一樣將舌頭頂在上顎 , 兩根手指頭放在下巴 , 以輕柔的阻力抵抗嘴巴張開 , 做等長收縮六次
4.將雙手放在脖子後面 , 做出像點頭的動作 , 下巴向下彎曲六次 5.像點頭一樣 , 只用下巴做出擠雙下巴的動作 , 一樣做六次
6.向上抬起你的肋骨和挺胸來矯正你的姿勢 , 同時將 肩胛骨擠在一起 , 六次
很多人誤以為「腹肌」是核心肌肉的關鍵!所以覺得只要做仰臥起坐訓練腹肌就可以了。
但事實上核心肌群通常是指環繞著我們軀幹的肌肉,包括豎脊肌、多裂肌、臀部肌肉、腹橫肌和腹斜肌……等,即使有八塊鮮明的腹直肌,腹肌也只是核心肌群的一小部分
仰臥起坐只是對腹部有所刺激,只能算是一個單一的腹肌訓練,並不能鍛鍊到所有核心肌群。真正的核心訓練計劃應包含人體軀幹中央的全部肌肉,而不要只是集中於腹部
最後還是鼓勵大家加強自己的核心肌群。因為大部分運動或健身活動都依賴於核心肌肉,它是人體最重要的部分。強大的核心肌群可以降低運動傷害的發生率,還可以預防年輕人因缺乏運動、久坐引起的慢性腰痠背痛、矯正不良體態
十字韌帶斷裂一定要重建嗎?膝蓋那麼重要,不重建的話難道人生就是黑白的嗎?如果我們沒有手術就不能跑跑跳跳嗎?
膝蓋不是只有骨頭、半月板跟十字韌帶喔,還有很多認真工作型的穩定肌跟爆發力十足的強壯的肌肉,這些肌群工作起來可是不容小覷的。來看研究怎麼說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21694219300191
重點來了前十字韌帶斷裂但有肌力與神經肌肉控制訓練,跟重建術後再給復健訓練的人,兩者一樣有效!且恢復到差不多的功能!回到本來運動的狀態也一樣好!重建前沒有術前運動訓練的人,也比有訓練的人,術後恢復來的差!
所以先給醫生評估診斷後,加上專業的物理治療復健,其實重建不是唯一的選擇,重點是神經肌肉訓練
要走得穩、走得好看,其實是一連串相當複雜的動作;尤其對於中風、脊髓損傷等神經受損的患者,就需要一段重新學習的過程。首先,下肢的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需要有一定的關節活動度、軟組織彈性及肌肉力量,再來是軀幹的穩定度與保持平衡的能力,最後加上上肢的協調擺動。
中風患者常遇到的瓶頸是患側肢體的主動動作控制不足、肌力不足、肌肉張力過高、平衡感不足,而這些都是影響行走的重要元素;若還沒有提升到一定程度就開始練走路,就會看起來很不協調、很不安全,甚至衍生出許多代償動作,而代償動作可能會隨著每一次練走在大腦內加深印象,之後會越來越難糾正。因此,切忌太早開始練習走路或只練走路,先了解走路的分解動作、每一項元素完整地加強,再由治療師陪同開始練習行走。
每位中風患者的神經損傷類型及嚴重程度不同,症狀及可恢復的空間也不同,有些人能恢復行走,有些人則需仰賴枴杖或輪椅;也有某些情況下,代償動作是可以被接受的。可與醫師、治療師討論個別狀況,一起找到最好的應對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