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摸看自己兩邊的肩膀,你是否也是肩頸僵硬緊繃的一群呢?我們常見能想到的處理緊繃的方式就是去按摩推拿,或到復健科做電療讓肌肉放鬆。確實在做完按摩之後能讓我們緊繃的肌肉得到休息,但過不久肌肉又再次緊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得先知道為何肌肉會緊繃?肌肉緊繃通常表示肌肉過度工作,那肌肉為什麼又會過度工作呢?以剛剛提到的「肩頸僵硬」的問題為例子,常見緊繃的位置是肩膀兩側的「上斜方肌」,上斜方肌的工作是聳肩、抬手時協助肩胛骨上轉。許多人家裡或辦公室都有過高的桌子,使得兩手放在桌子上就像「聳肩」的動作,雖然這樣感覺自己肩膀沒在出力,但上斜方肌可是需要一直出力支撐著我們懸浮的肩胛骨喔!若又是長時間的聳肩,則會讓兩側的上斜方肌「過度活化」,久而久之,則造成其緊繃起來。而與之相反功能的「下斜方肌」,則會因為較少使用而漸漸沈睡下來。此外,手臂上抬這個動作,上斜方肌會協助肩胛骨上轉,下斜方肌同時也必須形成一個相反的力矩來穩定肩胛骨,當下斜方肌沒力幫忙時,上斜方肌則會過度使用,漸漸形成肩胛骨周邊肌肉不平衡的狀況。若這樣的動作模式沒有被調整、無力的肌群沒有被喚醒,我們的上斜方肌則會一直不停的工作而造成緊繃,形成惡性循環。
按摩就像是暫時讓緊繃的肌肉休息,若問題的根本不解決,緊繃會持續發生。有些人去按摩完隔天反而更不舒服,那是因為放鬆了緊繃肌肉之後若沒有其他肌肉能幫忙工作的話,它反而不能放鬆而變得更緊繃!
再舉個常見「臀肌無力」的例子,因為久坐不動的關係,臀肌在我們屁股底下一直被身體按壓著,它早已忘記該怎麼用力收縮。對於沒有特別訓練臀肌的人,若假日偶爾來個跑步或爬山的行程,這些都是需要臀肌來做腿往後蹬的運動。那臀肌不會出力怎麼辦?這時候聰明的身體就會使用能出力的小腿和大腿後側肌肉來幫忙把腿往後蹬。幫忙久了,就會變成習慣,臀肌照樣不會出力,而小腿和大腿後側的肌肉因為幫忙久了就會開始緊繃甚至是疼痛,這就是「代償」。
單純放鬆緊繃的「代償肌肉」無法根本解決問題,也必須透過動作學習、肌力訓練來分擔過度使用的肌群工作,它們才能真正地休息。因此若你也有緊繃疼痛的問題存在,除了去找按摩師,不妨考慮看看用運動訓練來改善吧!關於訓練的問題,可以諮詢復健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來幫助你喔!
髖關節位於兩側大腿與骨盆交接處,在身體承重時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時它也有很大的活動角度,能滿足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的動作,如:蹲、走路、抬腿等等。
不過,正因為髖關節會頻繁地承受重量、壓力,若再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或特定的職業類型,受傷的風險就會大幅提升;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問題,就可能演變成不可逆的退化性關節炎、或因血液循環不良造成組織壞死。這時候,患者可能會感覺到鼠蹊部、臀部或大腿處疼痛;初步的保守治療可使用電療、深層熱療來減緩症狀,並與醫師、物理治療師討論日常可能造成髖關節風險的動作,並開始強化關節周邊肌力。一旦這些保守治療都無法緩解症狀,則須考慮動手術。
常見的髖關節手術包括人工關節置換、或藉由植入物使關節更穩固耐用。而在手術後的前幾週,可能因手術的方式而有一些禁忌或注意事項,例如:兩腳不能交叉、不能坐太低的椅子、行走中轉彎不要向患側轉、患側腳還不能完全承重等等,細節依各種術式而有所不同,可再諮詢自己的醫師或治療師。
此外,手術順利完成後,應在治療師的指導下盡早開始復健,包括提升髖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行走能力、生活功能自理;越早開始,也越能避免傷口沾黏或體力衰退等問題。畢竟,能自由行走,就能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又稱肩帶綜合症,由捷克的Vladimir Janda 醫師提出的概念,常見於上班族、長時間使用電腦、低頭族、錯誤方式進行重量訓練或搬重物,長期姿勢不良造成一個肌肉不平衡的狀態,甚至產生疼痛。
• 正常姿勢肩膀放鬆情況下,頭部(外耳道)會在肩膀正上方,下巴些微後收。而上交叉症候群會有圓肩、駝背、頸椎前凸(上頸椎伸直、下頸椎彎曲)增加、胸椎後凸增加等特徵,因為不良的姿勢造成:
n (前)頸屈肌、(後)菱形肌、前鋸肌è變鬆(細線)
n (前)胸大肌、(後)斜方肌、提肩胛肌è變緊(粗線)
• 常見症狀會有肩頸痠痛、胸口緊繃、胸悶、手臂痠麻,甚至伴隨頸因性頭痛、呼吸不順暢。
頸伸肌
在穩定的平面捲毛巾,將其放在頸部下方
輕輕地收下巴,感覺脖子後上方伸展
保持下巴微收姿勢10-15 秒,一次10 下,
共3 組
胸大肌
雙手抱頭,做出擴胸姿勢,感覺肩膀及胸
口交界出些微緊繃
維持姿勢10-15 秒,一次10 下,共3 組
站在牆壁前,將球放在前額和牆壁之間,前額向前頂球,並些微收下巴。
動作保持15 秒且不要閉氣,一次10 下,共3 組
正確坐姿
腳要著地,若因為桌椅高度固定,可以找一個板凳
身體盡可能靠近桌子,讓手臂自然垂放在桌上
避免駝背,在背後放墊子或枕頭
確保桌面是適當的高度,不聳肩
「為什麼我的膝蓋會波波響?需要做檢查嗎?」很常在治療病人時,收到這樣的詢問,今天就來說說這個稱做關節彈響的小知識。關節彈響一般來說,可以分成生理性與病理性的彈響。
生理性彈響,最常出現在手指關節及膝關節,比如有些人有扳折手指的習慣,發出彈響聲後,會覺得緊繃感消失而有輕鬆感,但是要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能再扳折出彈響聲。膝蓋也常在我們久坐靜止一段時間後,做出蹲下屈伸或是上下樓梯時,發出彈響聲。
目前研究認為,這種因為關節內滑液(synovial fluid)中的微小氣泡塌陷所發出的聲音,在沒有任何疼痛不適的情況下,可不予處理。而病理性彈響,通常伴隨有結構異常或損傷,如半月板損傷、韌帶損傷、髕骨錯位等等,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如果會引起疼痛不適、關節活動度限制的話,則建議就醫檢查。
小趣聞:2009年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醫學獎得主 Donald Unger 博士,他花了50年的時間,只扳左手的指關節, 而這項實驗結束後,他的雙手並沒有出現關節炎的症狀,左右手的外觀也沒有太大的差異。
參考文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22664-4.pdf
https://www.jabfm.org/content/24/2/169.long
十字韌帶斷裂一定要重建嗎?膝蓋那麼重要,不重建的話難道人生就是黑白的嗎?如果我們沒有手術就不能跑跑跳跳嗎?
膝蓋不是只有骨頭、半月板跟十字韌帶喔,還有很多認真工作型的穩定肌跟爆發力十足的強壯的肌肉,這些肌群工作起來可是不容小覷的。來看研究怎麼說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21694219300191
重點來了前十字韌帶斷裂但有肌力與神經肌肉控制訓練,跟重建術後再給復健訓練的人,兩者一樣有效!且恢復到差不多的功能!回到本來運動的狀態也一樣好!重建前沒有術前運動訓練的人,也比有訓練的人,術後恢復來的差!
所以先給醫生評估診斷後,加上專業的物理治療復健,其實重建不是唯一的選擇,重點是神經肌肉訓練
跑步是不是會傷害腰椎 ?其實跑步應該是人類的本能喔!但是因為我們久坐、久站,缺乏運動;造成肌肉緊繃無力。最常見就是導致產生疼痛在下背!
其實,正確的跑步可以強化我們的椎間盤!研究指出,規律跑步的人:椎間盤高度增加、椎間盤更健康(水分增加)而且強度增加!
沒辦法跑或是體力不夠的人,快走也會有幫助喔!
背痛的原因有很多,只要能讓物理治療師好好評估,找出腰痛真正問題,提供完整的評估、治療跟運動處方,都是能讓自己好好回歸到平時多運動,以維持身體健康的喔!